经济学三味
经济学虽有几分抽象,几分神秘,但细品则出三味:一味快乐,二味厚重,三味致用。
真正的经济学,既关注于财富本身又不失于人文关怀。经济学虽有几分抽象,几分神秘,但细品则出三味:一味快乐,二味厚重,三味致用。
经济学的快乐之味
生于爱尔兰的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称“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人生的本能要求和归属,萧伯纳把它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自然是有大师级的感悟了。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任务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增进快乐并减少痛苦。
经济学理解的快乐又是一种相对的快乐。不同人对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但经济学把快乐的方程式定义为“效用”与“欲望”之比,因此快乐总是相对的。按照快乐的方程式,快乐应与分子上的“效用”成正比,“效用”大小由财富的大小决定,这样,快乐程度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少是有正的关系的;但快乐还与分母上的“欲望”成反比,这样快乐程度的大小似乎又不与财富的多少成完全的对应关系,倒是和人们的心态有一定的关系。经济学的这种分析恰合了“知足者常乐”的古训。
经济学的厚重之味
经济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一方面,经济学因研究人类行为而被划为社会科学,但它研究的又是人类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由于和财富的关系,远远区别于人类的其他行为,使其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财富和生产关系就不能不涉及数量关系,因而它又兼具了某些自然科学的特性,但经济学的这种数量关系不似天体运动和分子结构这种数量关系的单纯,还掺杂了人间的私利和争斗在其间。故而,经济学需要多种知识的积累,经济学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学好的,经济学必须厚积薄发。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一个经济学家应该“在某种程度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构建经济学大厦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一生辛勤著述,但只留下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著作。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而《资本论》还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还不断地与病魔和贫困做斗争,并留下了至理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对于不甘心沉闷,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人,品味经济学就是一个充满挑战而又生产快乐的过程。
经济学的致用之味
经济学的致用之味出在对生活的面向。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可以做到雅俗共赏,学入浅出。其实经济学最直白的道理就是教人如何占便宜的。理智的人对占便宜总是心怀谨慎,因为便宜不好占。但经济学恰恰强调的是,便宜要占,但千万不要单方面占便宜,自己便宜的同时,也让对方便宜。这就是谋求“双赢”的理念。而从理论上证明“双赢”及其实现条件,是由经济学完成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帕累托最优”标准,就是经济的一般均衡标准,也是“双赢”的标准。这应该是经济学可以致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199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克林顿的首席战略顾问为了使竞选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竟在他的办公室贴了一条标语:“笨蛋,要谈论经济!”当今的世界,经济学家们雄心勃勃,正在越来越准确地预测着现实的经济走向。同时,经济学家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国政府和总统们的高级顾问。经济学的致用之味在当代会更加浓烈。
[我要扒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