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 辽宁沈阳出生于1963年6月27日。汉族。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教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科研部主任。本所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 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 自1992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了“音乐心理学”、“音乐学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欣赏”等课程。 发表了40多篇论文,如《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中国音乐学》,1/1992)、《对部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 1-2/1993),《 音乐特殊性 以及音乐艺术的本质和功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1995)《 内容 与 形式 问题的梳理──再次讨论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人民音乐》1-2/1999)和《现代音乐美学思考》。、以文学和艺术的方式理解音乐 误解-分析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人民音乐》3/2001)等。 《音乐美学》(199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儿童钢琴学习指南》(199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设计》合作出版 (19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钢琴集体课教材的结构定向设计(1998.2,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音像出版社)等,文化部九五 规划教材《音乐美学》负责“音乐表现的审美特征”和“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两章和“音乐创作活动的审美原则”的写作。 1997年,主持《家长必读》杂志“琴凳上下”专栏,发表音乐教育心理学普及文章12篇,引起社会广泛反响;1998年,以“为什么音乐需要‘理解’”为主题 表系列文章12篇指出了对音乐美学理解的误解,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关怀强迫症”、“成就焦虑”等概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主要社会兼职及获奖项 论文《对现代音乐的审美思考》(《人民音乐》10/1999)获中国文联首届文艺评论2等奖。博士论文《音乐及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及其表现 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与心理学与美学相结合,在“音乐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音乐美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获得了“2001年全国优秀” 秀博士论文奖”。博士论文《音乐及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及其表现 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与心理学与美学相结合,在“音乐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音乐美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获得了“2001年全国优秀” 秀博士论文奖。2001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没有艺术的生活就是不完整的生活,不能享受音乐的生活就是遗憾的生活!昨天上午,“前沿论坛”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文化周·读者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 在中外著名艺术家系列讲座中,著名音乐心理学家、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系美学教学研究办公室教授周海宏从音乐欣赏中讨论了感觉能力和生活幸福的话题。 当流行音乐以其流行的曲调和歌词无处不在时,严肃的音乐仍然徘徊在利基圈,甚至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严肃的音乐,原因,大多数 每个人都会回答“听不懂”!为了让这些自以为“听不懂”音乐的读者超越观念障碍,周海宏抛出了这样的观点:“为什么要理解音乐!音乐理解需要正确!” 周海宏认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和情感艺术,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最重要的方式,所以不管你能不能理解。说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周海宏认为对音乐的理解 它是高度主观、模糊和不确定的,这取决于它的表现机制。在昨天的讲座中,周海宏播放了大量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让读者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比较亲身体验 原来听严肃音乐没有高门槛。 说到日益流行的流行音乐,周海宏说他从不反对听流行音乐。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对比就像酒和软饮料的对比——没有人会有只喝软饮料的习惯,但 有些人有只喝酒的习惯,换句话说,简单的东西很容易油腻,复杂的东西观众也很小。因此,周海宏说自己不喜欢严肃的音乐这种说法,更讨厌把这类音乐称为“优雅音乐”, 这实际上阻碍了这一音乐类别的普及。 音乐欣赏只是铺垫。在理解了音乐“放松听,尽情思考”的道理后,周海宏抛出了一个新问题:人生的幸福来自哪里?不是衣食无忧, 并非家庭财富万贯。在周海红看来,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仅要有理性能力,还要有感性能力,这一直被中国家长和老师忽视。“现在很多 孩子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娱乐时间,为了让孩子有前途,父母花钱报告孩子上课,事实上,这是剥夺孩子发现情感能力的机会,孩子长大 之后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在社会层面上,高质量的生活应该超越简单的感官愉悦和小康社会,倡导高质量的感性生活,提高人们的感性素质。 虽然昨天的演讲与严肃的音乐有关,但气氛非常轻松。用东北人的幽默,周海红把浙江音乐厅变成了互动舞蹈。他在舞台上用音乐跳舞,在舞台下读书 也跟着节奏模仿。在中场休息的10分钟里,刚到台下的周海红被热情的读者包围着。每个人都争相提问,询问问题,交流感受。
[我要扒资料]